都市人压力大、常捱夜亦多饮食不当,不少人会有「热气」问题。有注册中医师指出,清热气前要分清自己是「实热」还是「虚热」,随意饮用凉茶或服用清热中成药,反而容易伤身,引发脾胃虚寒或头晕等问题。
中医许懿清
注册中医师许懿清表示,热气的成因众多,如天生体质偏热,阳气过盛,在夏天气温升高,或偶然「捱通宵」,都易致热气;此外,压力亦会使热气上升。
「虚火」饮凉茶未必有用
另饮食不当,如常吃煎炸、麻辣食物、打边炉和烧烤等,也会积聚热气,「不过部分人『食一、两块薯片都牙肉痛』,要注意或属『虚火』,即体内的滋润物质如津液不足,导致阴虚,此情况就饮凉茶都无用。」
有热气便应清热,惟坊间的清热食品和产品,却不宜乱试。许医师指出,消暑食物如凉粉并非人人可吃,胃寒及孕妇尤忌;至于打边炉常饮的酸梅汤,严格而言亦并不能清热,「但酸梅汤能消暑开胃消滞,可改善因食积化火引起的肠胃热气。」她解释,「湿热」经常同时出现,若有口乾、大便不顺、常有「屙唔清」感觉,可多饮用五花茶。
另外,牛黄解毒丸亦能处理进食麻辣食物后引起的便秘问题,但许医师提醒,解毒丸虽能解便秘、口臭、口乾、口苦、牙肉痛和肠胃不适问题,但要注意产品是否有信誉,否则多吃或摄取过量重金属和水银,容易伤肝伤肾。至于含石斛的食品,亦有去胃火、滋阴等功效,但若因是打边炉、烧烤等饮食习惯导致的「实火」问题,石斛必能完全对症。
她强调,上述清热产品只是处理「恶果」,未能解决热气「成因」,「若狂饮凉茶、食成药,反可能损害身体正气,令体质变差,引起脾胃虚寒,头晕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