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榜健康的能量棒与小食棒,近年深受运动人士与家长们的欢迎,因其进食方便、价钱相宜,平日运动前后、郊游行山,都能随身携带,随时补充能量。这些能量棒与小食棒常标示添加不同的营养成分,到底是否真的健康?消委会在最新一期的《选择月刊》,检视市面上38款能量棒与小食棒的营养含量,发现大部分产品能量与糖分偏高,不适宜当作小食,多吃随时影响运动效果!
运动能量棒vs小食棒
市面上的能量棒与小食棒外型相似,容易让人混淆。运动能量棒(Energy Bar)主要针对运动人士,声称能在运动前后及运动期间为身体提供能量;而小食棒(Snack Bar)种类五花八门,包括穀物棒、坚果棒、蛋白棒等,强调高纤、坚果营养等,常被打工仔、家长们视作健康小食。
消委会在市面上购入12款能量棒与26款小食棒,检视它们的营养成分,包括能量、糖分、总脂肪、膳食纤维及蛋白质。能量棒的售价每条约$20至$36.9,而小食棒价钱则介乎$4至$35。
7成样本能量过高!不宜作学童小食
卫生署的《学生小食营养指引》建议,每次进食的小食分量不宜多于125千卡。是次38款能量棒及小食棒样本中,28款(7成)的能量值高于卫生署指引。
能量棒样本方面,每条能提供111至290千卡,即一名重55公斤的成年人进食一条后,需步行1.7至4.5公里(约35至90分钟),或跑约1.9至5公里(约15至38分钟),才可消耗当中摄取的能量。当中「Pro Bar: Base Protein Bar – Cookie Dough」的能量值最高,每条食用分量达290千卡,是指引的两倍以上!而小食棒方面,「Go Natural: Almond & Cashew Bar」和「Be-Kind: Maple Glazed Pecan & Sea Salt Bar」含最高能量,分别达229千卡及212千卡。
每条最高能量值(左)vs最低能量值(右)
左:Pro Bar Base Protein Bar – Cookie Dough 290千卡
(百佳有售 $36.9)
右:Alpen Light Bar Summer Fruit 64千卡
(hktvmall有售 $32.9)
以「Go Natural」为例,样本能量值超出指引1.8倍,进食一条相等于摄入1.5片方包或超过2条中型香蕉的能量。一个重55公斤的成年人进食后,需行走3.6公里,或跑步约30分钟才可消耗能量。消委会提醒,进食分量需根据运动量决定,否则健身不成反致肥;而家长亦不宜以小食棒作子女餐与餐之间的小食,否则或影响正餐时的食慾。
市面上有些受欢迎的小食棒的能量值都超出卫生署建议,家长不宜让子女进食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