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焦虑型思想的人看了上期文章,带着不忿地说:「评估风险,计划周详,有甚么不妥?我就算错过机会,总胜过冲动推出新意而惹上麻烦。我们至今一切平安顺利,都是因为这种事事小心细密。」
旁观者说:「你觉得没有问题吗?不断错过机会,不停思前想后,甚至朝令夕改。只要你猛然想起某些风险因素,你又要调整改变计划,同事有时真的疲于奔命啊!你不是小心谨慎,而是过分小心,杞人忧天啊!」
杞人忧天可能是一个合理的分水岭,刻划出「过分」的情况。详细说来,焦虑思维的成分包括以下几点:
.高估未来可能出现的危险
.低估自己可以改变改善的能力
.过分计划未来可能出现的变数
.未能从成功处理案例中调节减低对未来事情的悲观预测
由此可见,他们最关注的就是风险,不断地找出可能出现的危险,就算是千份之一、万份之一会出现的情况,也会不费吹灰之力地在他们的想像考虑中。
他们的思想倾向悲观色彩,所以难免凡事向坏处看,经常出现「唔怕一万,最怕万一」的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各种各样危险中,甚至花费气力在那些不大可能会发生的危险中。于是,难免形成那种危机四伏的感觉,令自己终日惶恐不安。
正因为花费很多心力在危险方面,便容易忽略安全和成功度过的情况。若不是认为平安度过是出于幸运,就是认为是自己那种步步为营的结果。悲观色彩会令他们相信自己不会常常有好运,于也因此而觉得成功只不过是出于侥倖,而非努力或準备充足。如果相信是出于自己那种过分谨慎,便会继续坚持步步为营滴水不漏是不能放弃不能鬆懈的生存之道。
旁观者感叹说:「难怪如此难说服,难服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