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爸爸很伤心又带点愤怒,因为他不能接受初中女儿拒绝与他见面。
他说:「虽然离婚协议说明我有探视权,可以见女儿和她外出,但是,每次我想约见时,前妻就会以各种理由推说,甚么準备考试、身体不适、心情不好等。最初我以为是她从中作梗,令我父女不能见面。怎知当我与女儿通电话通讯息时,才感到女儿的冷漠和抗拒。
我的看法是前妻在『打毒针』,在女儿面前数算我的不是。婚姻问题是双方的问题,为何只怪罪于我?为何要把孩子拉进来?为何要拉拢孩子去她那方来打击我?」
心理学家问道:「那么,你觉得全部都是她妈妈的唆摆误导?」
他说:「又不完全是这样,我知道女儿真的是对我抗拒怨恨,也许这就是十来岁少女的困难,要与妈妈共同生活,怎也不能逆她意思,怎也会对妈妈多一点亲切和体谅!」
心理学家说:「你可有想过这也可能是孩子的心理状况?有些孩子对父母的离婚只有片面资料,若非只知引爆的近因,就是不明所以。他们可能不能接受父母分开,或不能接受分开之后生活之各种变化,所以,他们也在挣扎适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减低见你,以免你问长问短,或者会面后妈妈问长问短。
另外,有些爸爸在与子女见面时给子女美食礼物。子女回家后,可能感到落差,又会引起妈妈不快,自己又会睹物伤情。
有些孩子不是恼怒父母,而是未有足够资料和经验去理解悲欢离合,或者未能接受生活转变。有些孩子未能应付的,反而是自己的情绪,那种失落感和被遗弃的感受。幼童甚至会以为是因为自己不乖而父或母离弃自己。少年人则可能是要时间才能适应家庭分裂的事实,由两个爱锡他们的一家人变成要活在两个互不瞅睬的成人之间的生活方式。
给女儿一点时间和空间去适应吧!勉强是无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