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星期都是天阴阴,天未放晴,人较郁闷。」Susanna说。
「民间有云︰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今年早在惊蛰前已经有雷响。这时饮食上要留意健脾去湿。」我说。
「煲薏米水?」Susanna问。
「薏米,中医学名为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入脾、胃、肺、大肠经,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可是近日天气乍暖还寒,大部分人的症状和反应都以寒湿主,薏米相对较凉,如果吃薏米,建议配合温性的食物如生姜、陈皮,又或者在天气暖一点时才吃,如四月尾开始。」我说。
「那吃甚么才好?」Susanna问。
「大家可以试试看舌苔,把舌头伸出来。」我指着镜子说。
「看,舌苔比较厚,代表体内有湿。大便比较黏吗?」我问。
「说来有点尴尬,厕所要多沖一次才乾净。」Susanna说。
「这都是湿的表现。湿重者,会觉得身体重坠、疲倦。加上天雨和疫情,常常困在家中不走动,湿困更重。饮食调养应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近日不少人都心情欠佳,这时可以吃莲子和百合,两者通常配搭煲汤。莲子性平,味甘、涩,入脾、肾、心经,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养心的功效。百合性微寒,味甘,入肺、心经,能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百合可助阳气入阴。
加上红萝蔔和生姜可加强健脾的作用。红萝蔔性平,味甘,入肺、脾经,功效包括健脾、化滞。生姜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有时患者也说偶尔会突然咽痒,然后咳嗽。生姜正帮忙一下。
另外春天是阳气升发的时候,大前提是阳气足,肾气够,阳气才得以升发。惊蛰乃万物复苏之象,此时宜食补肾温阳之品,使人体阳气不要上亢于外,要收藏于元气之中,令身体慢慢复苏,与天地同气。这时可吃栗子,栗子性温,味甘、平,入脾、胃、肾经,功效包括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同时猪展可滋养五脏,增添味道。结合起来就成了鲜莲子百合红萝蔔栗子猪展汤。吃素的朋友,不加猪展就可以了。」我说。
「现在多在家吃饭,今晚的汤水有着落了。」Susanna笑道。
「若暂时工作较为空闲,倒善用这段短暂时光,好好养身,机会是留给在準备的人。」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