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2019冠状病毒疫情,在家上班(work from home)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有些调查访问指出有受访者认为在家上班令到家庭关係变好,也有受访者表示令到冲突加剧。
这个结果完全是意料之内。对于那些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整天在外,甚至经常离境工作的家庭来说,这就是製造一家人相聚的机会。孩子可以多见到父母,夫妻可以多些闲话家常,成年已婚人士会多一些关心长者父母,僱主也多一点问候员工和家庭佣工的身体健康和外游情况。
但是,就算放下那些开工不足、收入大跌、没有条件作网上学习、不能往医院探望等家庭压力,大部分家庭仍然会感到那种张力。
最典型的就正是「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读者也许会奇怪家庭成员也是「社交」吗?「社交」不是「社交应酬」吗?正确来说,「社交」是生物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所以这也包含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就算是疯狂热恋期,也难以每天二十四小时相对,更何况是长期以来日出而作日入而归的人呢!
整天在家而不能(或不敢)外出,自然会有那种坐牢被困的感觉,这不但令人纳闷,更有一种无助感。缺乏实体空间和心理空间,就会烦躁和不满,容易造成人际间的矛盾冲突。
在家上班的生存之道可以从两方面去着手:
其一是实体空间。可以有书房来上班是超幸福,也是超现实。所以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就是各据一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角落,或者是划出一段办公时间,孩子也有一段指定的上课时间,这才可以减轻那种互相侵佔的感觉。
其二就是要有心理空间。整天一家人綑绑在一个斗室之内,就算互不干涉,也有那种在彼此的视听範围,彷彿被监视的感觉,或者是彼此都是小心翼翼,以免声浪影响对方的情况。
在这情况之下,製造一些虚拟的私人空间便重要了。以耳筒手机来听音乐看剧集,在家居一角做运动做瑜珈,甚至是霸佔㕑房浴室一小段时间,也不失为找寻心灵绿洲之旅。
也许读者会问:「这是逆境求存,但是,这是否苦中求乐?」
我的答案:「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