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以「世界变、环境变、人也要变,所谓适者生存,以準备迎接大时代的降临」为终结。当时疫情仍未扩大,估不到两星期后的今天,这个疫症大时代已经笼罩全球。
原本笼罩亚洲的疫症,现在欧美大幅扩散,相信一般跑手继未能参加日本及韩国的几项马拉松比赛后,下月在欧美举行的,如巴黎、鹿特丹、波士顿、伦敦等等大赛,也有很大机会取消或延迟。甚至7月在东京举行的奥运会也可能先推迟,看看情况再决定是否取消。
笔者因未收到波士顿或伦敦马拉松比赛会否取消,而这两项马拉松比赛是连续两个星期,所以仍然要继续练习,以免到时未能完成。由于过去一个多月,未能进入运动场练习,也为避开人多地方,不方便在街道上跑,故笔者以郊区练跑为主,尤其是柴湾坟场一带,贪其方便、宁静及空气清新,不戴口罩也毋须担心。
每逢跑到柴湾坟场,必定居高临下观看维多利亚港景色,当中有几次长途练习,有带备手机在身,故在同一地点影了几张相同位置的相片,回家后慢慢欣赏及比较,发觉相片位置相同,但天气却不尽相同,时清时濛,总能找出不同之处。这却让笔者明白人生是分分秒秒都在创新,因为时间是永远向前走,不会停顿,所以没有可能有一刻是重複及相同的。我们永远不知道前面会有甚么变化,我们只能预期,并随时作出应变,尤其是个人生活之卫生习惯,也要随着时代转变。可能由现在开始,以后生活就是要戴着口罩,并要勤洗手。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柴湾坟场影,三次不同日子及时间。
康文署设施,由上星期开始逐步开放,当然也开放运动场,让跑手及有运动习惯的市民,多一些空间可以做运动。这一个设施重开计划,并非因为疫情受控,只因疫情不会一朝消失,而香港不能长期停摆,故政府要为长期受疫情影响下,为市民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所以逐步开放设施。
笔者希望使用者明白,运动场只是一个健康活动的地方,并不是百毒不侵的地方。运动场重开,各使用者必须自律,保持运动场清洁,也做好个人预防措施,注重卫生,以免有人传人的方式,把病菌在运动场内传播。所以,身体不适者,请勿使用运动场,切莫把病菌带进场内,以致运动场再次封闭。
昨天,有专家分析,疫情可能在夏天稍为减退,冬天又再回来,所以,我们将来可能要与此病菌共存一段时间,或者等到疫苗可以成功控制病菌,才能重过正常生活。
以笔者所见,现时本港确诊患者以年纪大为主,而且暂时未听闻有运动员确诊,大家不妨尝试多做运动,强身健体,希望可以抵抗疫症。在运动场内练习,跑手要尽量与其他人士保持距离,提供足够空间互动。长跑练习尽量选择冷门郊区地点,个人或只约三五知己一起练习,减少集体传播。
据笔者所见,本地大部分跑手于去年尾至今都未能参加马拉松比赛,现时全球以澳洲较为安全,若想尽快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作补偿,不妨考虑7月5日的黄金海岸马拉松。现时离开比赛仍有17个星期,有足够时间準备,脚痕跑手不妨考虑一下。
希望疫情早日受控,疫症消失,全世界恢复正常运作,大家继续享受长跑乐趣!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不同日子及时间的石澳道。